- 文章正文
- 我要评论(1)
“运脉青承” 实践团走进中国大运河博物馆:解码运河文化,赋能青春传承
来源: 2025-08-29 09:12 江苏新闻网为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,推动传统文化与青年力量的深度融合,7 月 22 日,南通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“运脉青承” 实践团前往江苏省扬州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,开展 “运研青创” 大运河文化融合实践项目的核心调研活动。团队成员以 “探寻文化根脉、助力数字传承” 为目标,在博物馆内沉浸式感受运河千年底蕴,为后续数字化调研与文创开发积累宝贵素材。
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作为集文物保护、展示传播、科研教育于一体的国家级博物馆,系统呈现了大运河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脉络,馆内 “大运河的前世今生”“运河上的舟楫”“运河与城市” 等展区,通过文物陈列、场景复原、多媒体互动等形式,生动再现了大运河在航运、商贸、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。实践团成员首先跟随讲解员的步伐,重点参观了扬州段运河相关展区 —— 从唐代扬州城的漕运码头复原场景,到明清时期运河沿岸的商业市井模型,再到现代运河生态保护的科技成果展示,每一处展品都让团队成员直观感受到扬州作为 “运河第一城” 的历史地位。
除了参观学习,实践团还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围绕 “运河文化数字化保护” 展开介绍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当前馆内运用 3D 扫描、VR 虚拟展陈等技术保护文物、优化参观体验的案例,团队则结合自身物联网技术专业优势,提出了 “基于大数据分析游客文化偏好”“开发轻量化运河文化知识小程序” 等设想,双方就后续共享文化素材、合作优化数字传播形式达成初步共识。团队负责人刘芷沁表示:“博物馆的数字化实践给了我们很多启发,接下来我们会把这次收集到的文物数据、场景素材整理成数据库,为开发‘运河 VR 虚拟游’‘数字明信片’等产品打下基础。”
此次参观活动,不仅让 “运脉青承” 实践团获取了丰富的一手文化资料,更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大运河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紧迫性。接下来,实践团将结合本次博物馆调研成果,进一步完善《运河文化认知现状统计表》,并启动数字化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,让千年运河文化在青年力量的赋能下,以更鲜活的形式走进大众视野。(作者:刘芷沁、杨肖悦)
(正文已结束)
[责任编辑:]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
- 上一篇:北京博仁医院:以“爱与专业”托起血液病患者最后的希望 下一篇:没有了
已有10条评论